全固態電池新標準的出臺,標志著行業在技術界定、測試方法和產業化應用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5月22日,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正式推出了《全固態電池判定方法》團體標準,首次明確全固態電池的定義,并解決了長期以來行業面臨的界定模糊、測試方法缺失等問題。
近年來,全固態電池因其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被視為動力電池的未來發展方向,但其發展受到缺乏統一標準的制約。不同廠商在定義和測試方法上存在差異,導致市場混亂,消費者難以辨別真偽產品,同時增加了研發成本和推廣難度。
據悉,新標準中的“全固態電池”要求離子傳遞必須完全通過固體電解質實現,與混合固液電解質電池形成嚴格的技術分界。這一團標的核心研究點為基于失重率的液態物質含量試驗方法,即通過真空加熱測試失重率,當樣品目視無液體且失重率低于1%時,判定為全固態電池。
此次標準的發布,為企業提供了統一的研發、認證和市場應用的標尺,有助于優化材料開發與工藝設計,降低推廣成本,杜絕“偽全固態”產品的混淆,維護消費者和行業秩序。
該標準經過多輪驗證試驗,其誤差率低,結果穩定,適用于當前主流的技術路線。這表明標準的制定充分考慮了技術的多樣性和實用性,為全固態電池的技術升級和產業化應用奠定了基礎。此外,標準的出臺還為行業規范化發展提供了方向,有助于推動全固態電池技術的進一步突破和商業化進程。
全固態電池新標準的發布,不僅解決了行業長期以來的痛點,還為全固態電池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實際價值。
來源:電子工程專輯
免責申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單位或個人)認為內容有侵權嫌疑,敬請立即通知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更改或刪除。